01
城隍信仰的由来
城隍的信仰在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。何为城隍?“城”为城墙,“隍”为围绕城墙的壕沟,于是城隍二字便代表了一个城市。
城隍信仰的历史变迁
关于城隍信仰的起源,已经众说纷纭,难以明晰,但城隍信仰开始兴盛是在两汉三国南北朝期间,有功臣名将如纪信和霍光被尊封为城隍;到了唐代,城隍信仰大盛,各地广为建庙;至宋代,被纳入国家祀典,此后的元、明、清朝代,城隍的祭祀都是作为国家官方礼制的一部分。[1]
[1]黄伯芸:《台灣的城隍廟》台北县新店市: 远足文化.
自然神到人格神的转变
而从形态性质上来讲,城隍所供奉的神灵也经历了从自然神到人格神的一个转变。什么是自然神?简单理解就是,人们信仰的是风雨雷电土地等自然存在物所蕴含的力量,而城隍就代表了一个城所在的土地和空间所蕴含的力量;而人格神则是将神具象化为某个具有性情的人物,常见的产生方法就是历史上的名人封为神灵,比如关羽、妈祖都是这种类型。
在自然神崇拜时期,祭祀城隍是用木头来代表的,而人格神时期,人们就会雕刻泥塑来代表城隍。而从自然神到人格神的转变,也为后来城隍信仰随着华人的出海而流传到世界各地而作了铺垫。
想象一下,如果城隍代表的是一个地区,一个空间,它的神力倚赖该地区空间而存在,到了外地必然会失去信仰价值;而若城隍有了人格的化身,那么其信仰便可以迁徙和移动——而这就是新加坡韮菜芭城隍庙的由来。
02
韮菜芭城隍庙的祖庙
“分灵”
新加坡韮菜芭城隍庙并非凭空而来,而是有其源头和根基的——福建安溪县城隍庙。这是一座建于南宋的寺庙,当时的宋度宗封其为“清溪显佑伯”爵位,为县级城隍。
【浅科普一下城隍的等级体系】
第一等:都城隍、府城隍(享公爵,被奉为威灵公):掌管省或府。
第二等:州城隍(享侯爵,被奉为灵佑侯):掌管州。
第三等:县城隍(享伯爵,被奉为显佑伯):掌管县。
安溪的这座县城隍庙在当地香火一直比较旺盛,信众很多。同时,它也是新加坡韮菜芭城隍庙的祖庙——韮菜芭这里供奉的城隍神灵便是祖庙神灵的“分灵”,是其“第五副身”。[2]
什么叫“分灵”?这就是上文提到的,当神灵人格化以后,出于管辖区域扩展、管辖事务增加的需要,便会演化出多个“神格”,类似于我们现在看到的连锁店。如果类比来说的话,安溪县的城隍庙就是“总店”,新加坡的韮菜芭就是“分店”。
那么福建安溪县的一座庙,是怎么“跑”到新加坡来呢?这要说到1917年的一次去海外募捐的事件…...
海外因缘
1917年,福建安溪县城隍庙因年久失修,急需善款,于是带着城隍神像,来到新加坡的华人社群中募捐。(新加坡早期华人群体中,福建人占很大一部分,其中安溪和南安人又占福建人比例较高)
安溪老乡们很快拿出了足够的捐款,可在募捐的团体将要回中国时,城隍神乩示要留在此地。(乩示是什么意思?别急,见下文解释)
后来,这座神像便留在了新加坡,开启了海外的香火因缘。最初,该神像被供奉在菠萝山的天公坛内,但因战火,迁徙至罗弄韮菜(Lorong Koo Chye), 音译的缘故,俗称“韮菜芭”。从此这座庙便得名韮菜芭城隍庙。
而韮菜芭城隍庙在新加坡还有一个分庙,是因当时有部分乡亲迁往西部裕廊地区,将此处的香火带往裕廊地区,形成今天的杨桃园城隍庙,这也是“分灵”的一个体现。[3]
[2]谢贵文:新加坡建国后韮菜芭城隍庙的转型与发展
[3]社群流徙與信仰遷移:新加坡的安溪移民與城隍廟的分靈活動
03
“扶乩”
上文我们提到了“城隍神乩示要留在此地”,“乩示”是什么意思呢?这需要解释一个词,叫“扶乩”。
扶乩用通俗的话来讲,就是请神附身。这是一个近似于民间巫术信仰的仪式,需要有一位具通灵功能的“乩童”来作为神灵附身的载体,旁边的人会进行唱念做打,还会用一条大皮鞭抽地面,目的是“清理磁场”。这个过程不知道会持续多久,或许十几分钟,或许半个小时还多。
但到某个时刻,乩童的脚会开始抖动,接着身体后仰,旁边人就要拿出准备好的衣服给他穿上。比方说,前段时间,主页君在韮菜芭城隍庙旁边的一个包公庙里观察了这样整个过程。当时附身的是活佛济公,乩童穿上的就是济公的袍子,戴上了济公帽,还拿着济公的破扇子。在神附身以后,我们就可以向TA咨询一些问题,寻求指点和解答,比如为什么我找不到工作,找不到女朋友等等。
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个带有巫术性质的活动,对此将信将疑。但据看过的人介绍,这些人在被附身的时候,有时候竟然会说出文言文和古诗文的词句(而事实上就这个人的教育水平而言TA是不可能说出这些词句的)。此外,在扶乩过程中,还需要有另一个同样具有通灵能力的人在旁边理解TA的话并进行翻译,这些人竟能够非常准确快速地把文言文和古诗词翻译成现代话,但是就翻译者自己的感受来讲,这是一个即刻瞬时的能力,而如果事后让翻译者去听录音,他同样也是不能理解的。
04
韮菜芭城隍庙供奉的神灵
韮菜芭城隍庙是一个比较大的庙,它分为好几个殿,有山门牌楼、前殿、中殿、大殿、大殿外、太岁殿等区域。供奉的主神为清溪显佑伯主(城隍爷),但每个区域也都供奉了很多其他神灵,几乎是我们日常听说的都涉及了,比如财神、车神、虎爷、太上老君、观音娘娘、送子娘娘等等,一一介绍不过来,这里就挑一些印象比较深刻的来介绍。
(这里有城隍夫人、送子娘娘、观音娘娘等)
太岁殿众星君
在太岁殿里,供奉了斗姆元君、太阳星君、太阴星君、南斗星君、北斗星君、值年太岁神尊。
其中斗姆元君令人印象深刻,因为这位神灵有多个手臂,从形态上看是和印度教的一些神灵比较像的。而在此殿的上方,还安置了七盏灯,作为北斗七星的代表。
六十甲子星宿神
除了以上神灵以外,太岁殿里另外的区域是给六十甲子神的,这是道家信奉的六十个星宿神。
“六十甲子”想必大家都听过,不过六十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?记得我们有十二生肖,还有金木水火土五行,相乘即为六十,每一个都对应一个星宿,一位神灵。
大家可以在这里找找自己的本命神!
05
结语
韮菜芭城隍庙在新加坡是相当有影响力的寺庙,它从最初的一个小庙到如今香火旺盛,一年可以演出长达一百多天酬神戏的大庙,经过了数次转型和几代运营者的诸多努力,已经可以被视作是民间信仰融入现代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个典范。
(酬神戏,厦门来的歌仔戏剧团)
大家若有兴趣可以亲自前往游览,在Macpherson MRT出口就是啦!
⭐️此外还要给大家推荐一个新加坡本地寺庙导游,他是一位热衷于研究和介绍新加坡华人传统信仰的人士,将此作为自己非营利性质的副业,不定期会组织一些寺庙导览活动,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参加~
参与方式:下载Peatix或者登录Peatix的网站,找到Hey Lad Tour,找它下面发布的活动,报名即可!
注:本文所有图片为主页君自己拍摄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