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2000年,狗仔队在欧美国家成为常态,美国周刊从原本的月刊改为周刊,并和人物杂志开始了正面竞争。不就之后,其他的明星杂志也开始参与竞争:《每周接触》、《生活与风格周刊》和《OK!》。
这是当时美国流行的一些娱乐杂志。
报纸和杂志之间白热化的竞争也点燃了对明星日常系列照片的需求,当时明星照片的行情是:小甜甜布兰妮做指甲的照片,2万美元。
专门从事偷拍的娱乐记者行当,传到香港后,就被称为狗仔队了,狗仔队是香港警察CID 部门的一个专责跟踪犯人或嫌犯的队伍,由于跟踪的方法高明与锲而不舍的精神甚为可嘉,被媒体揭露及拍成电影情节后一举成名。狗仔队这名词才正式从幕后跃居幕前,成为香港人茶余饭后的话题,后来也就成为两岸三地的共同代名词。
不可否认的是,狗仔队还是偷拍到了不少的猛料,为大众提供了不少的故事。
他们偷拍到张国立进了沈傲君的家中,一个小时后才出来。
他们偷拍到了王大治亲吻董洁,从而让潘粤明愤然和董洁离婚。
他们偷拍到了顾长伟的车震门,还偷拍到了孙悦的车震门。
狗仔队们常通过跟踪、窃听、翻查家庭垃圾等手段窥探名人隐私。一时间,偷拍和跟踪成了娱乐新闻的主要获取手段,而恰是这些不入流的手段使这些报刊的销量屡创新高。
在这么多狗仔队中,大众最熟悉的还是卓伟的风行工作室,风行工作室自成立以来,就通过蹲点明星常去的娱乐场所、拍摄场地、住宅小区等地,爆料过“赵薇与王励勤恋爱”“文章婚内出轨”“孙悦车震”“刘恺威杨幂婚变”等重磅八卦新闻。
现在娱乐明星在网络上的关注度是最高的。今天是明星出轨了,明天是明星逃税了,后天是明星吸毒了……提到这些每个人都津津乐道,如数家珍。
随着娱乐类自媒体的兴起,现在内地狗仔队有增无减,打开新闻网站,一条条吸引眼球的八卦新闻充斥着各类栏目,而这自然离不了偷拍了。
狗仔队为了抓新闻,偷拍起来那可谓是费尽心机无孔不入。
比如蹲守在幼儿园门口偷拍明星。
蹲在陈赫的窗户下偷拍。
还蹲在周冬雨家的窗户下面偷拍。
跑演出后台更衣室偷拍阿娇换衣服。
甚至有女狗仔队跑洗手间去偷拍张庭,把张庭吓得够呛。
还在试衣间偷拍过章小蕙。
后来明星的私生饭们也学会了跟踪偷拍,像最近大火的朱一龙私生饭们就是这样。
明星们为了躲避狗仔队的偷拍,也是无所不用其极。
王源和魏大勋为了躲避偷拍,就翻马路上的围栏了。
胡彦斌则反向偷拍狗仔。
周杰伦则给偷拍的狗仔队起外号。
杨幂为了躲避偷拍,戴帽子和口罩出门。
但是明星们真的抗拒狗仔队的偷拍吗?也未必
明星有这么大的受众群体,那狗仔队的出现是必然的,明星的一举一动,一笑一颦都会带来流量,不收集这些热点信息收集什么呢?
对于明星的粉丝们来说,可以不记得老娘的生日,明星的生日必须记得;可以记不清自己的脚码,但明星穿多大的鞋还是要知道的……
明星之所以是明星,那是因为众多的粉丝。得粉丝者得天下,粉丝就是流量,流量即财富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明星又需要狗仔队对他们搞事。没有爆料,没有绯闻,没有撕逼,明星的热度上不去,粉丝量怎么来?
正是靠着粉丝和流量,明星们才能走进主流媒体的视线,赢得主流价值观的认可,比如王源就靠着粉丝进了教科书。
粉丝是明星的客户,客户当然有权利了解供应方的状况,你下采购订单前,不是也到厂家验厂的啊。所以明星的隐私权是必然要让渡一部分出来的,这叫做赚多大钱受多大罪。
说白了,明星们是在让渡隐私权同时获得了巨额财富。你呢,你想让渡隐私权恐怕也没那个机会。
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,明星们是需要狗仔队来偷拍,甚至是欢迎狗仔队来偷拍,至少对相当一部分明星们来说是这样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