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侠女财富,(https://xueqiu.com/9669381025/260305000)
今天算是对上一期理财笔记《【理财笔记】小理财,大学问》的完善。本来想聊复杂一点策略,但我觉得大家可能不仅不会看,反而会觉得Crazy跳跳在炫技,在装B。所以我改变了想法,决定从学以致用的角度,分享一些理财投资技巧和经验判断。
如果你在投资上更多是购买银行理财产品,那么请你一定仔细阅读,对你一定有用。
你选择理财时,是否想过这两个小问题?
1、我的产品的收益来自哪几个方面?2、我该选择什么样的期限好,3个月还是6个月、1年?
本期就是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。
一、理财的收益来自哪里?什么组成?谁产生绝对的影响?
固收类理财在底层配置上,主要包括存款、利率债、信用债、资产证券化产品、非标固收以及买入返售资产等。这里面一般存款、非标等资产叫做“稳定资产”,这里的稳定不是从风险的角度,而是从估值的角度。像标准的信用债券(比如城投债)以及利率债(比如国债),是有每日价格的,在波动,而部分债权,比如非标、存款并非每日估值,所以会叫定义为稳定。
大部分固收理财收益来源主要分为两个方向,票息收益+交易收益。从另一个角度,又可以说是:配置策略+交易策略。无论从哪个角度,票息(配置)收益占据了你理财收益的绝大部分,是最重要的组成。交易只是锦上添花,或者起到稳定器的作用,以便尽可能实现绝对收益的目标。
配置是收益的核心
票息(不是到期收益率)拆解开来,组成大致就是“无风险收益+期限溢价+信用风险溢价”。质量越高,期限越短的债券票息收益越低,比如短期国债一定比短期或长期的公司债票息要低。
对于某6个月定开的产品,它可能持有了大量的差不多在6个月左右到期的债券,如果持有的债券质量越好,流动性越好,那么票息收益的预期也就相对更低。这就是为什么一般3个月的收益区间范围看起来会比6个月更差一些。
交易是收益弹性的保障
在债市环境较为波动的情况下,很多管理人都会采用相对价值策略,进行一些低买高卖操作。比如,1年期国债和1年期AAA城投债利差水平长期维持在50BP,但由于某些原因,近期突然扩大到100BP,如果认为只是阶段性短期异常,就可以把持有的国债给卖了,同时买进AAA城投债,随着市场修复,就能在波动中赚取收益。
如果管理人判断资金面较为充裕,就会加大套息策略的使用,借短期低成本资金去购买票息相对较高的债券,赚一个收益成本差,增强产品的收益。
一个常见的表述
一款固收类纯债理财的介绍上可能是这样说的:本产品以稳定估值和高质量信用债打底,并结合相对价值、套息等策略,以增强收益弹性。靠谱的理财师还会给你看一下近期的配置表,可能是这样的:70%的配置策略(主要集中在AAA和AA+的债券)然后50%的交易策略,主要集中在信用债等。
认真看了前文的朋友,现在可以很容易理解了,这款产品杠杆率120%(最高就120%,私募可以更高140%),70%的资产以配置策略为主,用稳定的票息打底,然后50%的资产进行一些交易策略,提高收益中枢,增加收益弹性。
市场利率环境对债券的价格产生影响,但不影响已经购买的债券的票息,这是确定好的,如果能完美匹配期限,只要不发生信用风险,到期收益是确定的。大部分定开理财,都有一定的期限匹配,不会差的很远,所以说,在配置层面,利率的变化短期有冲击,但后续会反向调整。
如果你购买了6个月定开的理财产品,找理财师查一下,产品配置端资产的平均久期大概率会在6个月。
看到这里,考一考大家:是不是选择配置占比较大的产品会更稳?
你可能觉得这话肯定正确。
但事实还差了一点,如果再加上一句话,“持有相对较长期限的情况下”,配置较重的理财产品比交易更重的理财产品更加稳定,这才对。
我该选择什么样的期限好?
最重要的,是你自己的资金安排,它是最核心的。
其次,才是我们刚才提到的,对短期波动的考量。
你很可能经验判断,一只3个月的理财比同系列的一只6个月的产品要稳健一些,因为它的参考收益率更低一些,从风险收益角度,波动当然要更低一些。
但实际很可能却是反过来的
债券市场行情需要时间演绎,短期的阶段性的事件需要时间去消化,同时,长期限产品在配置端的打底票息更厚,交易端压力可能更小。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导致很可能长期来看,尽管6个月产品的收益要比3个月产品的收益高,但同时稳定性又更好!
特别是在利率波动加大的情况下,很多时候,短端利率变化更大,理财净值波动在所难免,再考虑到理财投资期这个因素,管理人调整空间可能不足,交易压力增加,很可能就导致产品短期表现不及预期。
因此,在投资期允许的情况下,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人,建议选择时间稍长的产品。而只是临时性资金的话,选择短期就行了,市场好,多赚点,市场差,少赚点,极端差,略亏一点。
当前经济预期和政策博弈,短期波动相较于过去几个月可能放大,建议追求绝对回报投资人,在理财选择上,可以适当拉长一点投资期。
重要提醒: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,本文观点非投资建议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