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览雁门关需要多长时间,玩雁门关多长时间

世界杯积分规则 2025-11-07 00:20:14 9158

有句话说:一座雁门关,半部华夏史。被誉为“中华第一关”,有“天下九塞,雁门为首”之说。回想雁门关历史,从周穆王起,历代都把此地看作关口要塞。​

战国时李牧常驻于此以防匈奴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派遣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,从雁门出塞,“北击胡(匈奴),悉收河南之地(即河套地区)”。汉朝名将卫青、霍去病、李广等都曾驰骋在雁门古塞内外,多次大败匈奴,立下汗马功劳。王昭君也是出雁门关和亲。唐代薛仁贵镇守雁门,打退突厥来犯。北宋,雁门关一带是宋辽(契丹人)激烈争夺的战场,留下杨家将满门忠烈的传说。

为何雁门关会如此重要,要从它的地理说起。雁门山,古称句注山。这里群峰挺拔、地势险要。自建雁门关后,便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势,它“根抵三边,咽喉全晋,势控中原”。相传每年春来,南雁北飞,口衔芦叶,飞到雁门盘旋半晌,直到叶落方可过关。

在《山海经》中会找到“雁门山者,雁飞出其间”的说法。我们这次自驾来去大同和太原,进出雁门隧道这段也深有感触,前后上下坡二十公里,高差变化很大,已有耳鸣现象,整个像飞机起落时候的感受。

景区入口处,巨大的堡楼上大字书写了雁门关三字,入口通道两侧各有一排骑马雕塑,一排为杨老令公带队的杨家将,一排为佘太君率领的杨门女将。景区主要看三座明代城门,即瓮城门,地利门,天险门,其余都是新建。

入口过后走七八百米,穿过新建的寨子、牌楼后,来到第一个城门:瓮城门。

瓮城门城门不大,城门前地域也小,却扼守要塞,易守难攻。瓮城门其实是雁门关北门,门额书刻“雁门关”三字,两侧镶嵌对联“三边冲要无双地,九塞尊崇第一关”。这对联很精彩,一个对联概括了雁门关,书写者是明末清初太原人傅山,说来傅山真是个牛人,不光诗书厉害,还是个神医,尤其擅长妇科,鼎鼎大名到梁羽生把他写进其代表作《七剑下天山》,直接用的他字:傅青主,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,小说里也是个全才。

过瓮城门,进门一个小小的瓮城,左侧就是第二个城门:地利门。地利门是西门,门匾上地字,是用的武则天造18字中的那个地:山水土。地利门上门楼为杨六郎祠。

瓮城内有个关帝庙,不大,内有清代乾隆年间设的一碑:分道碑。提示:“…凡南来车辆于东路行走,北来车辆从西路终由。不得故违于咎未便。…”由此可见当时的交通盛况。是难得一见的古代交通规则碑。

过地利门,往左转,走过一段古道,就来到第三个城门:天险门。天险门是东门,门匾镌刻着“天险”二字,天字也用的武则天造的天字。门上新建“雁门楼”,为重檐歇山顶建筑,面阔五间,进深四间,四周设回廊。这个天险门城墙高耸,抬眼望去遮云避日,想想在冷兵器时代这关真的太险峻了。

天险门门洞内的青石板也是明代原物,斜阳照射下这些青石板光滑照人,还有清晰深凹的车辙印,向世人诉说着六百多年来雁门关辉煌的过往。耳边导游声起:天龙八部当时在这拍摄,萧峰就在这里跳崖。哦,对了,原来这里还有另外一段青春记忆,记得学生时代看武侠小说如痴如醉,萧峰最是记忆深刻,悲情的无与伦比,不管是身世也好,爱情也罢,最终也只能在这雁门关一跳而下,只给这雁门关新增了一段故事。

过天险门后,左侧是新建的镇边祠,边上是窑洞驿站,窑洞共有11孔,古朴大气,据说历史上经此路宿的帝王将相公主众多,名人更是不计其数,1948年毛泽东赴西柏坡途中经过雁门关,也在此停留过。

我们在伟人停留的地方,泡一壶茶,面对着层峦叠嶂巍峨险峻的群山,看着长城在山顶山间延伸向前,像一双坚强的臂弯,把美丽河山和百姓护卫住,夕阳晚风分外宁静。

大家好,我是@逗町旅游欢迎广大朋友们留言点评,一起交流学习。我在头条等你,不见不散

站点统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