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给药后,除观察小鼠外观表征外,常需采集其血液和尿液进行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。
小鼠常用的采血方法有:颌下静脉丛采血、后肢小隐静脉采血、眼眶后静脉丛采血、尾尖采血、尾静脉采血、腹主动脉采血、心脏采血等。
实验中要进行的采血部位为:颌下静脉丛、后肢小隐静脉、眼眶后静脉丛和心脏。眼眶后静脉丛采血、心脏采血需在麻醉后进行。
假如是终末期采血,心脏采血也可以在安乐死后立即执行。
采血的一般性原则:
(1)采血体积和频率的选择决定于体循环中的血液体积和红细胞更新率。过量采血可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(hypovolemic shock)、生理应激甚至死亡。
(2)为了动物健康考虑,采血体积应该是推荐最大体积的下限。最大采血体积是针对正常健康动物制定的。
(3)单次采集:假如不补充体液,单次采集血液的最大体积约是血液总体积的10%,即7.7-8 µl/g。以25g小鼠为例,约等于193-200µl。假如补充液体,单次采集的最大体积约是血液总体积的15%,即12 µl/g。以25g小鼠为例,约等于300µl。一般补充体液,应该是预热后通过皮下给予。
(4)多次采集:假如实验需要多次收集血液,那么应该最小化采血体积。每周最大采血体积不超过血液总体积的7.5%,即6µl/g。以25g小鼠为例,每周约等于145-150µl。假如是每2周采血一次,最大采血体积不超过血液总体积的10%,即8µl/g。以25g小鼠为例,每2周约等于200µl。注意:不允许通过增加从不体液的方法为了收集更多血液。
(5)放血法:通过放血法收集血液,可以收集血液总体积的一半左右,即40µl/g。以25g小鼠为例,每只约等于1 ml。
血液收集的单次最大量是不能超过动物全身血液总体积的10%。假如是多次收集,那么每次收集量也应符合上面要求。
血液收集的单次最大量=体重(kg) x全身血液总体积(ml/kg) x 10%。此采集量可以在3-4周后再收集一次。
常用动物的血液收集量如下:
当采血体积接近上述上限值时,IACUC或兽医可能会要求做血常规,检测动物的红细胞压积(PCV)和血红总蛋白。在审查Animal Protocol时,将提供做血常规检测的频率。在每一次采血后,动物必须检查是否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和贫血的症状和指标。
啮齿类动物眼底静脉丛采血必须在麻醉状态下进行,推荐使用异氟烷(Isoflurane)。